文献名称 |
作者 |
文献出处 |
初中历史教学中“文学艺术成就”的讲授实践与思考 |
赵鑫宇 |
《中学历史教学》第1期 |
巧用课程资源 优化教学设计 |
葛名威 |
《中学历史教学》第1期 |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究——以《中国近代女性史》为例 |
李莲玉 |
《中学历史教学》第1期 |
历史教学目标的时段变换——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为例 |
沈承尧 |
《中学历史教学》第2期 |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 |
胡生璐 |
《中学历史教学》第2期 |
时空观念培养的历史教学策略运用——以初中《甲午中日战争》为例 |
陈昔安 |
《中学历史教学》第2期 |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 |
赵红梅 |
《中学历史教学》第4期 |
金陵乡土文化资源与家国情怀培养——利用乡土史、校史等史料进行《抗日战争 |
张铭 |
《中学历史教学》第4期 |
运用情境复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中的“人”——以八年级《社会生活的 |
皮晓飞 |
《中学历史教学》第4期 |
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探讨——以《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为例 |
王识为;胡文根 |
《中学历史教学》第4期 |
对话引发的教育思考——初中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理性表达 |
何小敏;鲁东海 |
《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 |
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析——以《新文化运动》为例 |
曹勇 |
《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 |
多难兴邦:从民族认同视角看抗战史教学 |
龚磊 |
《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 |
创设问题情境 涵育核心素养——以《王安石变法》教学实践为例 |
李玉 |
《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 |
对话教学视野下的历史教学设计路径探析 |
梁艳芳 |
《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 |
情境化:落实素养的必经途径——以《新中国初期时期的民主政治》为例 |
胡斌 |
《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 |
从学生的视角谈历史解释素养的实践 |
张莹 |
《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 |
课堂评“话”,方圆有道——历史对话教学评价路径探析 |
喻照安;周娇 |
《中学历史教学》第6期 |
初中历史复习课下时空观念的培养与实践——以《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 |
郑小强;莫圣淼 |
《中学历史教学》第6期 |
破解图文试题密码 培育历史理解素养——以“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26题”为例 |
徐玲华 |
《中学历史教学》第6期 |
推理方法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 |
张秋阳 |
《中学历史教学》第6期 |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李惠康;訾亚军 |
《中学历史教学》第7期 |
“自问”与“自省”——中学历史教师的反诘式备课路径初探 |
盛刚 |
《中学历史教学》第7期 |
从女性解放看唯物史观素养的达成——以“新文化运动”为例 |
王磊 |
《中学历史教学》第7期 |
核心素养关照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研究 |
张鹏 |
《中学历史教学》第8期 |
历史教学理应走进原著:探求经济因素在历史上的作用 |
周静莉 |
《中学历史教学》第8期 |
基于核心素养深度融合的教学探索——以人民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 |
徐刚 |
《中学历史教学》第8期 |
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述诘融合 |
徐赐成 |
《中学历史教学》第9期 |
依据学业质量水平,落实时空观念——以《辛亥革命》为例 |
叶健仪 |
《中学历史教学》第9期 |
营造特定时空 涵咏精神情怀——以《西欧封建制度》一课为例 |
付文治 |
《中学历史教学》第9期 |
试论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涵养——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为 |
汪高锋 |
《中学历史教学》第9期 |
学史四问:搭建课堂理性思辨的“脚手架” |
陈艳芳;陈洪义 |
《中学历史教学》第9期 |
校园乡土地理实践教学范式探讨——案例体系与设计 |
李旭南;岳耀杰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期 |
地理深度课堂“回环设计法”初探 |
张新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期 |
初中地理教学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探究 |
钟小玲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期 |
以三类问题建构“经验的课程标准” |
张彦顺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3期 |
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 |
黄杏杏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3期 |
地理景观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杨清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3期 |
感受人文地理情怀 体验人地和谐之美——以一节试题鉴赏课为例 |
李卫成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3期 |
地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以“水土流失”实验教学为例 |
陈炳飞;蔡叶斌;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3期 |
自主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贺江涛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期 |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开展与思考 |
夏秋芬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期 |
中学地理概念整体性教学案例分析 |
陈燕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6期 |
基于乡土地理的自然灾害教学初探 |
李资璐;江辉仙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6期 |
情境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申敏婷;文喜福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6期 |
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维度构成与水平划分 |
叶丽丽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期 |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异同及教学运用 |
王晨光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期 |
例谈地理课堂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
郑岐言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期 |
应用思维导图改善教学效果的路径探讨 |
侯涛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0期 |
初中灾害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
曲海生;王丽宏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0期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以“一带一路”背景下 |
江静波;毛学刚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0期 |
“352”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实践 |
刘家福;李欣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0期 |
漫谈科幻世界里的人地关系 |
孙峰;张建新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1期 |
解读《流浪地球》中的地理元素 |
段以隽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1期 |
大数据时代地理教学的“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 |
彭和强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1期 |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大数据资源平台 |
马蓓蓓;张晓倩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1期 |
基于大数据信息的气候统计图开发与教学应用 |
汪阳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1期 |
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路径 |
魏彩平;刘恭祥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3期 |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刘鑫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3期 |
基于地理思辨力培养的问题式教学初探 |
沈慈勇;孙竞航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3期 |
中学天文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 |
鲁云;陈道华;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5期 |
指向核心素养的思维导图深度开发策略探析——以初中区域地理为例 |
房晓飞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5期 |
利用“五I”教学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以“南亚”的教学实践为例 |
唐文红;宋茵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5期 |
初中地理深度学习策略探析 |
冯忠跃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5期 |
谈同课异构的魅力与思考——以“区域农业发展”课堂教学为例 |
杨生乐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8期 |
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以“城市化”为例 |
王清海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8期 |
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
黄雯倩;杜凤珍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8期 |
另类评价法在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应用探究 |
赵鹏彬;李晴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8期 |
灾害地理教育主题学习中探究主题的选择 |
李树民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期 |
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偏差与纠正——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 |
张家林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期 |
初中地理实验设计的“四少”问题与“四多”原则 |
陈丽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期 |
“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
李慎中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期 |
专家点评:真实情境引领体验探究,让学习真正发生 |
相炜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期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徐光木;江畅 |
《思想理论教育》第2期 |
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理念蕴含的生态伦理辩证法 |
陈爱华 |
《思想理论教育》第2期 |
论马克思恩格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 |
李征;刘松 |
《思想理论教育》第2期 |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成探析 |
刘哲 |
《思想理论教育》第2期 |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转换的启示 |
刘晓哲;高聪聪 |
《思想理论教育》第2期 |
关于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
高峰 |
《思想理论教育》第3期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深化发展 |
杨威 |
《思想理论教育》第3期 |
试析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反哺”意蕴与路径 |
王春英 |
《思想理论教育》第3期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
孙力;翟桂萍 |
《思想理论教育》第3期 |
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正确认识的六大关系 |
张瑞涛 |
《思想理论教育》第3期 |
人工智能的几个认识论问题 |
成素梅 |
《思想理论教育》第4期 |
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
田克勤;张泽强 |
《思想理论教育》第4期 |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理论逻辑与思想价值 |
陈德祥 |
《思想理论教育》第4期 |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刘书林 |
《思想理论教育》第4期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理、根源与应对 |
张毅翔 |
《思想理论教育》第4期 |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
高国希 |
《思想理论教育》第5期 |
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特定内涵 |
佘双好 |
《思想理论教育》第5期 |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契合性 |
李萌 |
《思想理论教育》第5期 |
新时代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
赵恩国 |
《思想理论教育》第5期 |
论以需要为基础的人的本质与价值的实现——兼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 |
张彦;王丽霞 |
《思想理论教育》第5期 |
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纪律与道德 |
方蕾蕾;冯永刚 |
《思想理论教育》第5期 |
论价值认同的生成机制与教育理路 |
孟茹玉 |
《思想理论教育》第5期 |
劳动幸福:一个批判性的哲学审视 |
毛勒堂;韩涛 |
《思想理论教育》第6期 |
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内涵实质与风尚营造 |
魏冰娥;何云峰 |
《思想理论教育》第6期 |
以大历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黄力之 |
《思想理论教育》第6期 |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路 |
蔡凯文;王刚 |
《思想理论教育》第6期 |
作为意识形态之要件的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灌输论向一般性意识形态 |
灌鲍金;冯显婷 |
《思想理论教育》第6期 |
论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及其着力点 |
程竹汝 |
《思想理论教育》第7期 |
用坚定的政治信仰筑牢共产党人的思想根基 |
徐国民;马娜 |
《思想理论教育》第7期 |
“两个维护”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 |
刘靖北 |
《思想理论教育》第7期 |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三重向度 |
项久雨 |
《思想理论教育》第7期 |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 |
李红权;张春宇 |
《思想理论教育》第7期 |
新中国70年青年发展的巨大进步与未来展望 |
邓希泉 |
《思想理论教育》第10期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面临的新表征、新质疑及其发展路向 |
毕红梅;欧玲 |
《思想理论教育》第10期 |
“新人”的概念演变、时代意涵及其启示 |
栾淳钰 |
《思想理论教育》第10期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
白显良;崔建西 |
《思想理论教育》第10期 |
文化消费主义的存在样态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
殷文贵 |
《思想理论教育》第10期 |
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 |
韩喜平;王晓阳; |
《思想理论教育》第10期 |
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
石书臣 |
《思想理论教育》第11期 |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初探 |
郑敬斌;李鑫 |
《思想理论教育》第11期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革命”重要论述的意义、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
王志 |
《思想理论教育》第11期 |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与意识形态治理 |
杨军;杨玉 |
《思想理论教育》第11期 |
如何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 |
孙夕龙 |
《思想理论教育》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