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文献 > 新闻链接 > 正文
讲好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发布日期:2020-05-15    发布人:

讲好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3日 14版)

 

  “在网络课堂成为延期开学主导教学模式的情形下,除了课本知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不能缺位。

  网络喧嚣,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不偏不杠,把这次疫情变成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教育课。”  

  这个庚子年新春,新冠肺炎暴发,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教育部下发通知,全国大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为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各级教育部门紧急动员,教职员工积极响应,网络课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尽管线上教学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是集体性、规模化的实施仍是头一遭。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通过网络新技术的运用解决延期开学不停教的实际问题,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必将对未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深远影响。但是,如此短时间、大规模地推出网络课堂,难免出现重技术、轻内容或者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也为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新课题。

1.网络课堂要挖掘课程思政的契机素材   

  在疫情肆虐环境之下推出的线上教学,应注入与疫情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心忧家国,传播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网络课堂成为延期开学主导教学模式的情形下,除了课本知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不能缺位。

    要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次疫情中应该记住什么。引领学生主动关注疫情进展,关注社会民生,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从军民联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读懂何为“四个自信”和中国精神;从数日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读懂什么是万众一心和中国速度;从钟南山等科学家和舍家为国的医护人员身上读懂什么是尽忠职守和民族脊梁。体悟逆行者舍我其谁的担当、敢言者弥足珍贵的风骨、普通人熠熠发光的善良与坚强。这些都是网络课堂上最好的教科书,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个契机,认真讲好这堂人生大课。

  要教导学生明白在这次疫情中应该学会什么。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疫情报道,专家访谈、防控进展、防护知识等,都是很好的“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疫情产生的科普素材,教导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病毒知识、防控知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因势利导地带领学生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有关内容,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2.网络课堂要严守师德师风的规范内容 

  广大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课堂不是法外之地。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受众更广,课堂内容更易于固定传播,需要更加规范严谨,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划出了红线,提出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这一意见和此前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文件,一起构建起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指导师德师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纲领。

3.网络课堂要讲好爱国主义这堂课  

  要弘扬主流价值观。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违背职业伦理,利用课堂上的特权,向学生灌输非主流价值观。当前,应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路径,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疫情来袭,生活安静了,而网络却格外喧嚣。教师尤其应该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不偏不杠,把这次疫情变成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教育课。

  要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创新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课堂是创新的最佳舞台,网络课堂也不例外。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营造民主、宽松和充满竞争性的教学环境;要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发现,使“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要革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要关心学生人格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新问题与新挑战层出不穷,尤其需要学校课堂为其提供精神营养。教师应肩负起培育学生精神成长的职业使命,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健全,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在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课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身体防护和知识学习,也需要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用客观的态度洞察、评价社会现象,抵抗焦虑。待春暖花开,师生一起平安重返校园。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人:高晓莹)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