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文献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文献 > 二次文献 > 正文
2020年教育教学教科类核心期刊摘录 (英语篇二)
发布日期:2020-12-30    发布人:张卫

2020年教育教学教科类期刊摘录 (英语篇二)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 

 [期刊期别]第7期[文章作者]叶译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文章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8位教师英语阅读课的观察及对416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表层化、碎片化,难易程度把握不准,逻辑性不强,缺乏对语篇的整体考虑等问题。为此,教师要设置展示型、参阅型和评估型等不同层次的问题类型,考虑问题的梯度性和整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互动,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课堂提问;问题类型;提问策略  

[文章背景]提问是英语阅读课中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品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在阅读课中未能有效设置问题,提问策略缺失,只是基于语言点开展重复记忆、背诵为主的问答活动,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阅读课中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期别]第7期[文章作者]王健

 [文章标题]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章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和思维品质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通过研读语篇把握培养思维品质的关键内容,在导入阶段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真实情境,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要点。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The Secrets of Your Memory一课为例,阐释相关设计理念和实施策略。

 [关 键 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文章背景]思维品质是指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林崇德,2005)。《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提出了思维品质的发展目标: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但是目前的一些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大多局限于表层信息的获取以及零碎的主题判断,停留在语义的理解和文章细节的辨析上,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分析和评价。这样的教学无法做到将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有机结合(陈则航等,2019)。

 教师能否通过语篇研读有意识地挖掘语篇中与思维品质有关的教学内容,能否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品质的前提和保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活动设计等具体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点和难点。现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三第九单元The Secrets of Your Memory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设计理念和实施策略。 

 [期刊期别]第7期[文章作者]楼成芳

 [文章标题]英语诗歌的四境教学策略初探

 [文章摘要]本文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 探究了在英语教学中感知情境——理解语境——品味意境——感悟心境的诗歌教学策略,旨在使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之韵,并让学生诗意地体验诗歌学习的过程。

 [关 键 词]诗歌教学;情境;语境;意境;心境      

 [文章背景]英语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内容生动,内涵深刻,表现形式独特。诗歌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虽然占比小,却是必不可缺的文学体裁之一;中小学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中都选录了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歌篇章,旨在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理解、欣赏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小学教育对诗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能够学唱简单的英语歌谣;在中学阶段应能够感知歌谣中的韵律,能够理解诗歌涵义,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教育部,20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将诗歌列为必修语篇类型,并提出发现并欣赏英语诗歌、韵文等文学形式中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根据节奏和韵律创作英文诗歌等要求。

 [期刊期别]第7期[文章作者]唐红梅、马智慧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和实施

 [文章摘要]核心素养的理念将促进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个性化发展放在首位。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辅助手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本研究分析了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初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原则。

[关 词]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家庭作业;作业设计 

 [文章背景]初中英语家庭作业是指初中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课程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注重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对作业进行合理、科学安排,用实践、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代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精心设计的英语作业应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具趣味性。学生在作业中做事、合作、思考,体验语言的乐趣,在语言运用中逐渐具备核心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接触到更丰富的文化、文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文化习俗等,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成就感和自信心。

 本文将分析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以及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作业设计案例,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期别]第8期[文章作者]戴军熔

 [文章标题]英语文学作品阅读的价值探索与策略追寻

 [文章摘要]文学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建立特定的道义观、输入历史文化意识、培养悲悯情怀、训练批判性思维、激发想象潜能、丰富语言表达和提升叙事能力七个方面阐述了文学阅读的价值及实践策略。

 [关 键 词]文学作品;文学阅读;阅读策略      

 [文章背景]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根本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曹文轩,2018)。文学作品触及深层次人文关怀和需求问题,其移情作用能促使读者深入思考人与社会的普遍性问题。文学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是文质兼美,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语言素材。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是学生习得和发展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就文学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确保选择一定比例的文学性语篇,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能力,进而形成正确价值观。基于《课标》要求,教师在指导文学阅读时需要明晰文学作品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探讨了文学阅读的七大价值,旨在探寻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期刊期别]第8期[文章作者]李亚男、丁佳燕、金薇

 [文章标题]从体裁特征角度谈初中英语诗歌教学

 [文章摘要]英文诗歌是文学阅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教师要根据其体裁特征来进行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认识诗歌的形式特征、抒情特征和意境特征,从而体悟诗歌的韵律美感和诗情画意。学生在体悟中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培养人文素养,实现以诗育人的目的。

 [关 键 词]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押韵;节奏;隐喻;意境   

 [文章背景]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显著的体裁特征。但是有些教师把诗歌当成一般性的语篇来处理,问一些事实性问题,或者单纯讲解知识点。这些做法把诗歌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感受不到诗歌的特点和美感,诗歌课少了应有的味道。教师要从诗歌的体裁角度出发,抓住其形式特点、抒情特点、意境特点来教授诗歌,帮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其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品位。本文结合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诗歌教学案例,介绍从诗歌的体裁特点出发开展诗歌教学的实践。

 [期刊期别]第8期[文章作者]国红延、郑佳

 [文章标题]主题意义探究下的互文性阅读教学初探

 [文章摘要]主题意义探究是英语学科教与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针对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学习浅层化、素养培养割裂化等问题,充分挖掘主题所承载的文化意识培养和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点至关重要。本文以语言交际功能及文本网络关系为基础,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内涵及其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并结合案例探讨了中学英语互文性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出教师应合理整合单元内外的多个文本材料,深入解读文本的主题意义,通过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和进阶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探讨和主动建构语篇主题意义。

 [关 键 词]中学英语;互文性阅读;主题意义探究   

 [文章背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英语学科提出以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倡导教师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鉴别和评判能力,从而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育部,2018)。在英语教学中,语篇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是归纳、探究主题意义的来源,是建构语言知识、调动学习策略、养成思维品质的载体。教师在主题式教学设计中应准确、深入、充分地解读文本,发掘蕴藏于语篇的中心思想(雷佳林,1996),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协商与对话(蒋曦、曾晓洁,2005;李祖祥,2012),在主动的情感参与中激发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分析、比较与鉴别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脱离语境而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长期主导着中学英语教学,教师在实践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学习浅层化、素养培养割裂化等关键问题(程晓堂,2018;张金秀,2019)。不少教师对文本主题的解读、对教学材料的整合以及对学生真实发展需求的分析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教学往往是读前形式化的关联,读中浅层次、低水平的速读和扫读,读后脱离文本的迁移讨论,造成输入与产出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指示性寻找——胡乱地谈论——激情式号召的固化教学模式(王荣生,2012)。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很难超越语言知识讲解和阅读技能训练的教学思维,在解读文本时重视挖掘语篇的语言学习价值,偏重好词好句的勾划和长难句的语法分析,并未从语篇蕴藏的主题意义入手,未能对语篇隐含的文化、历史信息进行关联性解读,忽视了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对教材权威的依赖,缺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需求主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大多以单独语篇为主,未能对单元内外相互联系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整合。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教师很难在阅读语篇与学生需求之间构建有效的桥梁,要么回归到孤立讲解词句等语言点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要么创设的情境只是表面上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本质上却脱离了语篇提供的语境,导致读后任务贴标签的现象,使主题意义的探究只停留在表层形式上。

[期刊期别]第8期[文章作者]顾婷婷

 [文章标题]微写作任务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文章摘要]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面对学生写作思维缺失以及落实以读促写任务难的困境,教师应根据阅读文本特点布置微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通过结构仿写的微写作,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评写和改写的微写作,培养思维的批判性;通过视角转变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微写作,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关 键 词]思维品质;以读促写;微写作   

 [文章背景]思维品质是学科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林崇德,199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对思维品质的定义为: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发展,其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并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陈则航等,2019)。写作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智力活动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着不同的认知活动和策略运用,整个过程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是闪烁着创新、综合、实践的光芒的过程(李晶辉,2008,转引自刘桂蓉,2017)。然而,目前很多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思维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无法把握不同文体的本质,缺乏整体框架意识和要点意识,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事例单调,缺乏逻辑性和深度;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运用,无法将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相结合,造成学生使用语言时难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期刊期别]第8期[文章作者]许颖

 [文章标题]基于文本主线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文章摘要]文本主线是文章内容的呈现结构和逻辑线索。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取和整合文本主要信息并提炼文本主线,设计一系列围绕文本主线的阅读教学活动,构建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框架。本文结合课例,从围绕文本标题、聚焦关键词句、解析语篇结构和探究主题意义四个角度,探讨了基于文本主线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关 键 词]文本主线;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活动的堆积,它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取和整合文本主要信息并提炼出文本主线,设计一系列围绕文本主线的阅读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利用文本主线复现相关的关键信息,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有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抓准这条主线,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条理清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戚燕飞,2015)。教师对文本主线的深入梳理、巧妙提炼和有序呈现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文本主线承载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它往往隐含于文本的标题、内容、结构和主题意义等之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的提炼应基于文本的标题、关键词句、语篇结构和主题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提炼出文本主线后,要融合文本内容,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互动,以文本主线为支架丰富主线内容,以此建构文本信息,提取核心内容,梳理行文脉络,挖掘深层内涵。本文将结合区域研训活动中的优秀课例,阐述基于文本主线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期刊期别]第9期[文章作者]赵连杰

 [文章标题]英语学习理解活动中结构化知识的建构方法及启示

[文章摘要]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提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如何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建构结构化知识是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在英语学习理解活动中以主题为引领、以关联为理念、以编码为技术的英语结构化知识的建构方法,并阐述了结构化知识对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关 键 词]英语学习理解活动;结构化知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知识建构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部,2018)。在此背景下,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能为主要特征的英语课堂教学将被重塑,代之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活动为途径的新的教学模式(王蔷等,2019)。英语学习活动是连接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培育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如何基于特定主题,通过设计英语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教育部,2018)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课标》及其多个解读版本(梅德明、王蔷,2018a;梅德明、王蔷,2018b)多次提到结构化知识”“建构新概念”“新的知识结构”“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等词语。然而,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结构化知识仍感到困惑。

 [期刊期别]第9期[文章作者]常万里、张利琴

 [文章标题]关注人物形象分析的英文小说阅读教学

 [文章摘要]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本文以英文经典小说《圣诞颂歌》的教学设计为例,阐释了小说阅读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原则和宏观层次,旨在探讨开展英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 键 词]人物形象;人物分析;英文小说;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全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内容,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也成为提升小说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开展人物形象分析有其重要意义。首先,人物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支撑着整个小说的叙事和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环境描写的领悟。其次,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是学生与作品文本互动和对话的过程,人物形象分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人文价值。只有抓住了人物形象,学生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形成深刻的认识,才能领略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期刊期别]第9期[文章作者]张中新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摘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开展英语听说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本文从初中阶段英语听说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例,从确定主题意义、设计听说活动、搭建语言支架、联系学生生活、激活学生思维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有效开展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关 键 词]听说教学;主题意义;主题探究      

 [文章背景]听说教学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听说技能是其读写技能的基础,是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教学也是初中阶段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教师组织的听说活动相互割裂,以机械训练听说技能为核心,缺乏对意义的理解与建构;听说活动未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使得听说教学难以发挥人文价值和育人功能;听说活动缺乏问题情境,难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有效搭建语言支架,听说活动实效欠佳,导致不能有效达成听说目标。上述问题影响了听说教学在实现英语课程目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所发挥的作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程晓堂,2018)。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当前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Section A 1a-1c的听说教学为例,结合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探讨如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开展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期刊期别]第9期[文章作者]孙志斌

 [文章标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分享教学实践

 [文章摘要]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外阅读分享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要求,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个人知识结构,锻炼思维能力。本文列举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阅读分享课的若干问题,分析了英语课外阅读分享教学目标和深度学习的内涵与作用,强调了深度学习对于提升英语课外阅读分享教学效果的保障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原则和操作策略。

 [关 键 词]深度学习;课外阅读;阅读分享      

 [文章背景]课外阅读不同于一般的课内阅读,首先体现在阅读时间与环境上,课外阅读通常不固定时间或场所,它有更为宽松、自主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其次体现在读物选择上,更加强调读物选择的自主性;第三体现在阅读目标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与延伸,更加注重学生阅读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同步提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教育部,2018)。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课标要求,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内阅读或放羊式课外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分享课教学: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获取文本深度信息,进行创意表达,分享阅读体会与成果,发展思维能力。尽管当前多数教师意识到开设课外阅读分享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都能认真执教好课外阅读分享课,但分享课的活动方式机械化,思维浅层化,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具体表现在:1. 活动设计缺少深度学习过程。2.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缺乏批判与质疑精神。3. 学习结果俗套、肤浅,缺乏深度立意。为了改变这种课外阅读分享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用深度学习理念来引领课外阅读分享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从中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体验、探究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

  [期刊期别]第9期[文章作者]许秋娟

 [文章标题]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实施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

 [文章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本文基于三维动态语法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实施语法教学的策略,即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语法知识;深入主题,基于语篇,分层次学习语法,渐进式探究意义;拓展主题,多种方法学语法,体现语法教学的时代性和文化内涵。

 [关 键 词]主题意义;主题;语法教学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晓堂 (2013)指出,关于语法教学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教语法的问题,而是教什么样的语法和如何教语法的问题。《课标》倡导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维动态语法观。语法教学应依托语篇,在主题语境下进行。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教育部,2018)。语法是说话、书写遵循的规律,是关于语言形式和使用的规则;是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语言使用的综合体(林立,2013)。然而,许多英语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导致语法课堂教学低效,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期刊期别]第10期[文章作者]宋洁清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文章摘要]由于缺乏对语篇的深度挖掘,导致阅读教学长期停留于浅层化、模式化、低效化的困境,学生难以真正深入文本,获得对知识、内涵、主题和文化的深入理解。本文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Green Switzerland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索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即多维拓展,深度解读文本;依托活动,促进思维与阅读的同步深入;创设情境,在深度阅读后实践与内化文本内容。

 [关 键 词]深度阅读;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深度思维;情境创设  

 [文章背景]阅读是读者借助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黄远振,2003)。阅读的层级可分为四个层次:字面阅读、解释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它们从低到高对应不同的思维水平。字面阅读是对文本字面意思的理解,是初步获得文本浅层意义的阅读活动;解释性阅读是对文本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层理解;批判性阅读是对文本做出个人判断的阅读活动,是对文本内容、表现形式、语言特点、表达观点的评价和欣赏;创造性阅读则是在内化文本内容后又生成一些超出文本之外的新思想、新观点的阅读活动。其中,字面阅读属于浅层阅读阶段,解释性阅读是从浅层阅读到深度阅读的过渡阶段,而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则都属于深度阅读阶段。有些课堂的阅读教学停留在浅层、低效的层次,导致学生因无法从中获得深层的收获而感到厌倦,教师也难以获得持久的教学兴趣和动力。深度阅读现今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什么是深度阅读及如何有效开展深度阅读教学,仍缺乏精准的界定和科学的分析框架(余玲艳、代建军,2017)。在综合对比阐释深度阅读概念的众多文献资料后,可以对深度阅读的概念梳理如下:(1)深度阅读是扩展知识纵深的阅读方式;(2)深度阅读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阅读方式;(3)深度阅读是拓展思想深度的阅读方式。

 [期刊期别]第10期[文章作者]杨淑平、梁承锋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整体性设计研究

 [文章摘要]本文以课例分析的方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四个视角分析了影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整体性设计的主要因素,旨在探索建设指向教学目标的教学各要素之间逻辑关联的路径,优化英语听说教学。

 [关 键 词]听说教学;教学目标;整体性设计          

 [文章背景]外语学习是在语境等因素的刺激下,经过信息加工,自我建构相关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形成外语运用能力的活动。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都应基于系统理论进行设计。而系统则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根据一定目的构成、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所以教学系统不是教学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鲁子问、康淑敏,2008)。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厘清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明晰各环节教学目的,使各环节教学目标成为一个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然后设计与环节教学目的深度关联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形成教、学、评一致的结构化教学体系,使教学各要素呈现出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性质,使教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笔者201910月对县域初中学校进行了全覆盖式英语课堂教学听评课,在不断深入分析听评课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本县域内听说教学课与读写教学课相比,在整体性设计上有较大差距;相当比例的教师在听说课教学设计中缺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逻辑关联,导致课堂碎片化现象严重。笔者在2019年和2020年山东省省级一师一优课中的部分听说课和读写课课例中也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

 [期刊期别]第10期[文章作者]鲁诗嘉

 [文章标题]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实践

 [文章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报刊阅读课为例,阐释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主题探究、文本解读、策略训练等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关 键 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报刊阅读;思维品质   

 [文章背景]阅读课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教学中还存在诸如文本信息碎片化、活动思维层次偏低、文本结构割裂、教学模式僵化、紧跟考试题型的功利化等问题(张献臣,2019),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英语阅读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高。Krashen1981)认为,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下,通过大量接触略高于个体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自然而然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这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必须具备趣味性、关联性和灵活性,且不一定按语法顺序编排。报刊阅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鲜活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程晓堂、孙晓慧(2011)认为,教师要具有整合教材内容和发掘教学资源的能力,使教材内容和体系更完整、更全面,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转引自邹响太,2017)。报刊阅读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挖掘匹配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报刊文章,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和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多样化的阅读素材辅助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期刊期别]第10期[文章作者]高洪君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文章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阅读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素材。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案例展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和方法,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将表层的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意识,并逐步外化为行动,最终形成稳固的文化品格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阅读教学;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品格        

 [文章背景]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8)。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培育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具有较高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化意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可培养性,是一项高阶要求,具有上位的意识形态,也需要下位的素材挖掘,语篇是素材的重要来源(王颖婷,2019)。语篇是教材的核心内容,具有多元化目标,承载了词汇、语法、文化、话题、篇章结构、阅读策略、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种教学功能。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还存在如下问题:1.文化意识教学目标标签化;2.文化意识教学手段单一化;3.教学内容忽视中华传统文化。

 [期刊期别]第10期[文章作者]汤云翔

 [文章标题]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文章摘要]现阶段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碎片化、割裂式、肤浅式、功利化等问题。本文结合英语课外整本书阅读,倡导整进整出的理念,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 键 词]思维品质;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          

 [文章背景]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包括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思维的创新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夏谷鸣,2018)。三者体现了思维的过程,其中批判性思维必须以良好的逻辑思维为基础,在比较、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鉴别,提出质疑,进行批判,并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进一步提出个人创新性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创新性思维。本文结合英语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在课外整本书阅读中发展思维品质。

[期刊期别]第11期[文章作者]时丽丽

 [文章标题]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初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

 [文章摘要]本文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理论基础,结合一节以阅读圈模式开展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从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策略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四个阶段,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 键 词]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解决能力;阅读圈;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在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统领整合课程六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可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期刊期别]第11期[文章作者]卢国华

[文章标题]以项目化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文章摘要]目前,中学生英语深度阅读仍大多局限于课堂,阅读材料多为教材文本,课外阅读中难觅踪影,以致深度学习的路径被严重窄化。教师可尝试以文本重构、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等方式,对一些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名著简本进行项目化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度阅读,以深度阅读促进深度学习。

 [关 键 词]项目;整本书阅读;深度阅读;深度学习      

 [文章背景]近年来,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泛读或浅阅读几乎一直是课外阅读的全部,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微乎其微,导致深度阅读被窄化到教材文本之内。据对本地及周边地区调查,95%以上的教师认为,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有限,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又比较少,课外阅读只能泛读,深度阅读或文本解构难以进行。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中学生课外阅读只需以持续默读的方式开展泛读。诚然,持续默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但是课外阅读绝不能仅限于此,应有一定量任务驱动下的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积极的生命建构,是以某种方式体现阅读者的阅读品味,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阅读者的历史与现在、自我与他者的视域融合,从而建构一个更加多彩的意义视界(杨宏丽、陈旭远,2013)。而深度学习则是一个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郭华,2016)。深度阅读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构件。近几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项目化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期刊期别]第11期[文章作者]周晓霞

 [文章标题]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实践

 [文章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也是重要的语用输出环节。初中英语教材的单元写作板块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一节单元写作课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基于主题式教学理念开展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的策略,即围绕单元主题,构建写作教学目标;创设写作情境,链接学生生活和体验;关注写作过程,丰富教学活动和评价。

 [关 键 词]主题意义;主题式教学;写作教学;写作目标;写作情境;写作过程      

 [文章背景]英语写作是利用句子、段落和篇章,有效选择、组织和发展意义(或思想)的复杂认知过程,是用书面语表达意义的过程。作为四大技能之一,写作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方式,又是需要与其他语言技能同时发展的一种交际能力(兰良平、韩刚,2014)。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写作教学既要帮助学生扩展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创造意义的能力,意义的表达更为重要。然而,当前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脱离单元主题,孤立开展写作教学;2. 忽视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3. 忽视写作过程,教学活动和评价单一。针对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一节单元写作课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基于主题式教学来开展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有意义,提升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期刊期别]第11期[文章作者]刘春燕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索

 [文章摘要]本文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为目标,对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进行实践探究,并结合阅读课案例,阐述了通过图示、问题链和内化迁移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阅读,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 键 词]思维品质;深度阅读;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英语阅读课融合了英语文化内涵和语言赏读价值,展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上具有其他语言课型无可比拟的优势(戴军熔,2016)。但是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更多是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缺乏从思维层面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许多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整合,对教学环节之间的设计也欠缺整体考虑,致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呈现碎片化现象,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缺失(莫影春,2019)。目前的大多数英语阅读教学处于浅层次阅读的状态,教学设计趋于程序化和模式化,对文本信息解读不到位,文本处理简单肤浅,学生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没有真正参与语篇理解。他们在课堂上没有机会体验真正开放性的、提到深度思维层次上的阅读能力训练(贵丽萍等,2013)。张献臣(2019)也指出,阅读教学虽然已经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思维层次浅层化、教学模式僵化、紧跟考试题型等问题。因此,探究初中英语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对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期别]第11期[文章作者]巫伟民

 [文章标题]聚焦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问的实践

 [文章摘要]提问是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5 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统领性、关联性、融合性的问题,阐述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聚焦主题意义进行设问的路径,突出问题设计的统领性、关联性、组织性和融合性等原则,引导学生感知、领悟、升华单元的主题意义,实现英语学习由浅层向深度的转化,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 键 词]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意义;问题设计;深度学习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教是必要的脚手架,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步骤,搭好学习支架,使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掌握、构建和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其认知能力不断向更高水平提升(陈亚红、赵旭辉,2016)。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问是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重要手段(傅华芳,2014,转引自郭异斐,2019)。教师帮助学生搭好问题支架是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搭建问题支架时,应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在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设计具有统领性、关联性、融合性的问题,实现单元整体设问的目标。而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应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敢于讨论、善于反思,挖掘自身潜在的发展能力,促使自身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意识得到融合发展。

[期刊期别]第11期[文章作者]卞金华

 [文章标题]基于语篇知识建构语篇主题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文章摘要]本文结合具体阅读语篇,以几个语篇形式要素——标题、模态、段首句、修辞手段等为例,探究了运用语篇知识建构语篇主题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旨在探索运用语篇知识有效理解与表达语篇主题意义的途径。

 [关 键 词]语篇知识;主题意义;语篇形式;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语篇知识就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教育部,2018)。在目前语篇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少教师对语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对语篇知识在语篇中的表征形式缺乏系统认识,不知道具体语篇中究竟有哪些具体语篇知识;不清楚具体语篇知识的语篇意义建构如何发生作用;缺乏积极整合语篇中零散的语篇知识并加以综合利用的意识与能力(李福庆,2018)。笔者以具体阅读语篇为载体,以几个语篇形式要素——标题、模态、段首句、修辞手段等为例,开展运用语篇知识建构语篇主题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运用语篇知识理解与表达语篇主题意义的教学实践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期刊期别]第11期[文章作者]王兰英

 [文章标题]例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文章摘要]批判性思维在语言意义的评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学活动实施层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即引导学生区别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通过不断分析与质疑语篇,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并通过调查、研究和思考,对文本进行评价和赏析。

 [关 键 词]批判性思维;思维品质;教学活动;语篇      

 [文章背景]思维品质是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水平(教育部, 2018)。梅德明、王蔷 (2018)认为, 没有思维参与的课程,都是表层的或是表面的学习,这种表面的学习也正是深化课程改革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通常按照初读获取语篇大意——细读理解语篇细节——最后讲解语言点等步骤进行教学,其关注点通常是语篇大意、重点语法等,而对语篇所传递的观点、理念、价值观等,则不加任何思索,或全盘接受,或置若罔闻,没有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刻思考、判断和评价;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不会独立思考,没有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朱迪丝·博斯, 2018)。批判性思维需要经过审视与质疑、比较、分析、评估以及综合判断等阶段。布鲁克·摩尔、理查德·帕克(2019)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引用了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大学学习评估工程(CLA)罗列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如:判断信息是否恰当;区别事实和观点;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办法;精确地运用证据为论证辩护;有序地呈现增强说服力的证据;识别证据的不足;识别证据的逻辑错误;识别证据的漏洞并建议收集其他信息等。

   [期刊期别]第12期[文章作者]张运桥

 [文章标题]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摘要]目前,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已经从初步应用层面转向深度融合层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深度融合内涵认识不够、能力不足、路径不清等问题。本文剖析了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内涵,并以一节英语阅读课为教学案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阐述了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 键 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英语教学 

 [文章背景]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已经从初步应用层面转向深度融合层面。就英语学科而言,构建深度融合的英语教学课堂,对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教师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2018)。当前,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从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深度还不够,还有待提高(程晓堂,2018)。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度融合内涵认识不够;二是深度融合能力不足;三是深度融合路径不清。2020年秋,江苏省全面启用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教材。新版教材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王守仁、何锋,2019)。新版教材新增了影视配音、手机App设计等学习活动,引入PPT制作技巧,介绍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路径和工具。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宽教与学的渠道,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英语教师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实践操作,探索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发展多元思维,提升学习能力,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期别]第12期[文章作者]周伟

 [文章标题]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

 [文章摘要]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行走方式和必由之路。然而,目前教师的专业阅读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在阐述专业阅读的意涵的基础上,从思想上、内容上和方法上提出了英语教师专业阅读的三大突围对策和具体实施路径,旨在助推英语教师通过专业阅读促进专业发展。

 [关 键 词]专业阅读;专业发展;英语教师;阅读内容;阅读方法  

 [文章背景]2010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01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无论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还是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都离不开教师的专业阅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教师要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语言和文化素养。教师应能用英语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阅读专业文献,参加教学研讨与交流,并能伴随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提升个人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努力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可见,阅读专业文献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课标》对专业阅读提出的明确要求。那么,什么是专业阅读?丁昌桂(2016)指出,教师的专业阅读有别于日常的消遣性休闲阅读,它是基于职业生命成长的需要,旨在通过阅读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与生命质量的学习行为,具有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紧密相关的鲜明特征。储广林(2018)认为,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行走方式。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教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化为教育的敏感和自觉,从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归纳总结,解释其背后的规律,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学习力。刘志平 (2015)强调,教师专业阅读应该突显三个特点:目的性(促进专业发展)、结构性(阅读专业内容)和应用性(解决专业问题)。朱永新 (2017)认为,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综上所述,专业阅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离开了专业阅读,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广大英语教师开展专业阅读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期刊期别]第12期[文章作者]凌旭群

 [文章标题]学习与迁移理论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摘要]本文阐述了学习与迁移理论的内涵,分析了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迁移来提升书面表达能力的策略,即通过创设与教材主题相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表达;通过概括教材中阅读文本的语篇知识,引导学生迁移结构和语言;通过剖析教材范文的上下文逻辑关系,关注行文连贯;通过探究写作语篇的目标语法特征,力求语言准确。

 [关 键 词]学习与迁移;书面表达;写作教学;情境创设;语篇知识;语篇逻辑     

 [文章背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学习。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变化的活动(曹宝龙,2019)。迁移是学习的主要目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迁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迁移是有效学习的标志。迁移一方面使已获得的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应用,从而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使已有的知识得到验证、充实和巩固。其次,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要有效地解决某个问题,除需要一些基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活动外,还需要调动与应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第三,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曹宝龙,2019)。书面表达是一种语言输出方式,是体现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表现出学生的语篇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王昕,2020)。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为文章结构混乱、主题偏离、逻辑不合理、句子结构和单词拼写错误等。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设计紧扣写作主题的教学活动,如创设与写作任务相似或相同的情境,概括教材中阅读文章的语篇知识等,而是仅仅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把书面表达作为一项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然后直接批改分数,之后挑选学生错误比较多的语言点进行全班讲评,即采用 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作文讲评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课后的书面表达练习看作一件苦差事,不知道如何根据写作任务来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和主题语言等。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提升学生主动写作的意识,更难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期刊期别]第12期[文章作者]顾海燕

 [文章标题]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文章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从有效提问、深解文本、优化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学生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阅读教学优化策略,以增加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相应的思维品质目标,即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2018)。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葛炳芳、洪莉,2018)。阅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思维融入阅读教学,能够促进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转化(刘彩姿,2019)。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客观任务,又是体现阅读价值的主观追求。优化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值得初中英语教师关注、探索和研究。

[期刊期别]第12期[文章作者]谢萍

 [文章标题]英语阅读教学诵读活动的实施原则与操作方法

 [文章摘要]英语诵读具有增强记忆、促进理解、加深体验、提升动机、矫正阅读等促学功能。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活动应遵循协同性、体悟性、多样性的实施原则,采用三环节四步骤的操作方法,即读前关注文本,读中感知语言与体验情感,读后探究真知。

 [关 键 词]阅读教学;诵读;朗读   

 [文章背景]诵读是一种有声阅读,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是语言教与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忽视诵读的现象,原因有二:一是口语测试没有跟进,师生以为诵读无关紧要而疏于训练;二是以为诵读即大声发音,既无抑扬顿挫,也无轻重缓急,缺乏情感融入,完全忽视读法练习。本文论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诵读活动的促学优势,提出了诵读活动的实施原则,并阐释了诵读活动的操作方法。

 [期刊期别]第12期[文章作者]王颖婷

 [文章标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

 [文章摘要]教师在设计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时应依据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遵循真实性、导向性、丰富性、相关性及交际性等原则科学设计试题,避免出现缺乏真实交际和主题引导、语篇特征考查不足、题干设计浮于表层理解以及缺乏深层思维和文化意识考查等问题,从而充分发挥试题的反拨作用。

 [关 键 词]核心素养;阅读理解;命题;试题设计   

 [文章背景]目前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对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只有在理念定位、素材选取、问题设置等方面与英语学科素养、课改方向、中考命题改革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为教育教学指明方向。许多教师采用参照权威试卷,仿照类似题型的命题方式,但未深入研究核心素养要求,找不到命题的抓手,且技术层面欠规范。还有些教师命题时虽已涉及信息的理解、处理和传递等过程,但信息的理解和传递没有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目的,也不是为了解决某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问题(程晓堂,2018)。阅读理解的试题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题干的设计缺乏主题引导;语篇特征考查不足,非连续性文本多以考查细节信息为主,对其功能性涉及较少,连续性文本的试题设计较为成熟,但问题设计停留于浅层理解层面,很少涉及挑战深层思维和挖掘文化内涵的深度问题;文化意识的传输仅通过文本内容来体现或直接考查常识,而不能通过试题的巧妙设计加以体现。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