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专栏 > 正文
《心手相依》课程代表学校拓展课教研组 参加2020学年黄浦区中小学教学评选活动
发布日期:2020-11-06    发布人:平云婕


《心手相依》课程的科目设计

一、课程开发背景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不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

“心手相依”是学校心理社团的名称,《心手相依》拓展型课程拥有同样的名字,秉持同样的任务,在心理社团中利用学校嘉年华综合拓展课的机遇,通过小组合作、游戏体验、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等手段,学生能在掌握一定手语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助人向上的积极品质,用自己的行动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营造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心手相依》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就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手语。手语是聋人进行交际和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健全人与聋哑人之间沟通的桥梁。100多年前,美国人梅耐德夫人来到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聋哑学校。手语在中国已经传播了100多年,但是就手语普及率看,国内和国外的差异仍然很显著。据了解,在国外,人们是将手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在美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掌握手语的健全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而在上海,目前聋哑人已经超过10万,但是精通手语的健全人不过寥寥几百人,而且大多是聋哑学校的教师;再加上聋哑人家属,懂手语的人数也不会超过万人,普及率不到千分之一。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手语教学缺少途径。对市民来说,除了每周在电视台出现5分钟的手语示范外,没有其他途径接触到手语。在课程建设初期,学校对在校学生做了民意调查,有近30位学生自主选择手语课作为拓展,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手语有一定的兴趣。学校嘉年华系列课程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因此,《心手相依》课程成为了学校嘉年华系列课程的一员。

《心手相依》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和助残技巧。2020年国际聋人节的一个宣传标语是:言语不能表达,却可以用心倾听;故事不能讲述,却可以用爱描述;声音不能辨识,却可以用情传递。关注聋人,用心语去和他们交流,就会让他们感受到爱和阳光!这句标语就能很好的表达出《心手相依》课程对这部分内容的主旨的描述。

《心手相依》的一项探究性任务就是去各区聋人协会和聋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走进聋人的生活。

执教教师作为上海第一批获得劳动局认可的高级手语翻译员,经过为期5年的培训,已经能熟练运用手语进行日常交流,这也是对《心手相依》课程质量的保证。

二、核心育人价值

《心手相依》为青少年学生开辟了一条接触手语、学习手语,了解残疾人身心特点的途径,学生能有更多的契机去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

三、科目目标

(一)了解中国手语的历史和中国各地手语的地方特色,掌握中国手语的六种构词方法,并学会用构词方法等理论辨别和推敲相关手语动作。

(二)通过教师教授、师生互动、小组讨论、集体展示、个人展示等的形式,进行中国手语的学习。

(三)通过学习手语了解听力障碍者的沟通方式,理解听力障碍者的身心特点,为进一步为他们提供语言交流上的协助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手语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的困难,体会帮助弱势群体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树立志愿者意识。

四、科目内容

《心手相依》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语为主。挑选适合学生的手语单词,因为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手语,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适当考虑到教学难度,教学内容大部分为形象类词汇,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在以上整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将《心手相依》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

第一主题——初识“无声语言”:理论学习,包括中国手语的定义、来源;

第二主题——初探“无声世界”:了解听力障碍者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

第三主题——走近“无声语言”:手语学习,包括手指语的表示方式、手势语的构词方法和中国手语常用句子;

第四主题——走进“无声世界”:了解助残理念、助残技巧,亲身走进聋人生活进行一次社会实践。

课程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手语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助残的方法,体会助人的乐趣,让学生更有成就感的完成课程。

《心手相依》科目内容的基本框架

主题

课题

主要内容

课时

初识

“无声语言”

优美的手语

初步了解手语的定义和各国、各地手语的差异。

2

手语的发展

通过游戏了解中国手语的发展历程。

初探

“无声世界”

听力障碍者的

身心特点

了解听力障碍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

2

听力障碍者的

特殊需求

了解听力障碍者的三大需求

走近

“无声语言”

手指语的表示方法

学会手语中的一种语言编码——手指语

4

手势语的构词方法

学会手语中的另一种语言编码——手势语的构词方法

中国手语常用句

学会14句日常用语的手语表示方式

走进

“无声世界”

助残理念

了解助残过程中的服务理念

6

助残技巧

了解作为一名合格助残志愿者的四种技巧

社会实践

将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课程历程

一学期

总课时

14

五、科目实施

(一)选课对象:六、七、八年级对手语、助残感兴趣的学生,共20

(二)课时计划:课程共分为14个课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4课时、手语学习4课时、听力障碍者心理特点学习4课时、社会实践4课时。

(三)设备设施:多媒体教室,相关视频资料。

(四)科目资源:授课教师撰写的嘉年华课程校本教材《心手相依》(20189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供选修学生使用。参考资料为《中国手语——初级实验教材》(上海东方国际手语教育学校编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058月)

(五)教学策略:

演示法,增加学生直观感悟。因为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接触手语,所以在教授新的手语单词时多采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进行,有助于学生了解手语动作的内在含义,并能更准确的掌握每个手语单词的拼打动作。通过演示法,让学生整体把握每个手语动作。例如教授“业”的手语动作,教师在讲台上左手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向上,掌心面对自己,右手伸出食指,指尖朝右,掌心面对自己,组成“业”的字形,用语言表述比较繁复,而且学生较难理解,但是用直观的方法演示,利于学生模范、理解和记忆。

展示法,增加学生的全员参与度。手语是一门动态的语言,在教授和复习中需要学生大量的反馈才能达到巩固和记忆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充分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嘴,在合作式教学和游戏式教学中掌握常用手语,会用手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了解聋人交流的特点;学习手语歌曲,体会手语的优美动作,激发学习手语的积极性。例如,每堂新课都有复习回顾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会有请每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最有自信的10个手语动作,并得到其他学生的指导和鼓励,在此过程中做到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手语水平。每个手语歌曲教授完毕后,会让学生自主组成表演小组,进行排练之后进行全班展示,在展示中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感受。

游戏法,揭示手语的内在魅力。每节课都会设计相应的游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游戏中感悟手语的内在魅力。例如,在“我的谁”的课时中,为了让学生亲身感悟手语对于聋人的意义,针对性的设计了游戏“无声的排队”,要求学生根据所抽的卡片,仅借助手语,排队,学生通过该游戏初步体会到在无声的状态下手语的重要性。又如,在“我的心”的课时中,因为形容词是抽象性词汇很难用形体语言表述,需要加上适当的面部表情,因此在上课之前进行了游戏《我的表情会说话》,让个别学生上台抽前决定表演哪个表情,再通过自己的面部动作传达信息,其他学生猜他表演的是什么,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表情在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体验法,丰富学生社会经验。当学生基本掌握手语之后,本科目会给学生一个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机会,带领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能去聋校与听力障碍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能去聋协与听力障碍者沟通交流,从而体会手语的沟通魅力,并在体会的基础上提升自身幸福感,学会珍惜已有的健康身体。

六、科目评价

整个科目,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而不以其学生最终手语标准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准则。在每个阶段都采用互评、自评、教师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科目评价方式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第一,分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指导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第二,等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第三,评价内容:学习态度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心手相依》科目学习态度评价表

评价

内容

 

评价方式

出勤率

参与率

合作

能力

实践

效果

评价理由

互动

留言

自评

 

 

 

 

 

 

互评

 

 

 

 

 

 

综合评价

 

 

 

 

 

 

 注:评价标准分为:

 

 

手语动作的标准与否与每个手语动作的速率、手语动作中双手的位置摆放、手的动作变化、手的内部手型有直接的相关,因此在评价手语学习效果时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心手相依》科目手语学习效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手语速率

手语位置

手语运动

手语手型

评价理由

自评

 

 

 

 

 

互评

 

 

 

 

 

综合评价

 

 

 

 

 

 注:评价标准分为:

 

除了对《心手相依》科目中学生的评价外,评价还将针对科目本身的质量和发展方向。对本科目的评价采用观察、记录、归纳、统计的方法反应学生对本科目的满意度。

《心手相依》科目发展性评价表

 

施切性

灵活性

满意度

科目内容

 

 

 

科目实施

 

 

 

科目评价

 

 

 

 

七、课程管理

(一)学生管理

第一,点名制度。每次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统计和记录。第二,展示制度。每节课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次数和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第三,志愿者体验制度。学生能在志愿者体验中将所学知识运动到实际中,真正学以致用,助人为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志愿者次数、志愿者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第四,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学生的手语水平进行学期中和学期末的质量检验,将评价结果存档。

(二)教学管理

第一,科目内容管理。根据学生常用词使用频率,挑选符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手语单词。顺应学生喜好,选取学生喜欢的歌曲作为第三主题手语律动的材料。第二,科目时间管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主题,按照学生需求,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第三,科目展示管理。在考虑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将第四主题作为学生的展示环节,在检验学生手语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