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文献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文献 > 二次文献 > 正文
教育教学教科研期刊索引(2019年教育篇)
发布日期:2019-11-22    发布人:张卫
教育教学教科研期刊索引(2019年教育篇)
篇名 作者 文献出处
日本中小学价值观教育:途径、理路与困境孙成;唐木清志 孙成;唐木清志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1期
基于数据的学校决策:本质、过程及其实践问题 杨帆;贺利林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1期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耦合:基于中英家长择园比较的反思 陈欢;王小英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1期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芬兰经验 魏戈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1期
英国STEM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吴慧平;陈怡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2期
国外优秀教师特征及启示——基于国外优秀教师认定标准及评奖条件的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2期
基于“传统与文化”教育视野的日本新一轮道德教育改革研究 那乐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3期
国际STEM教育研究的动态、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孙刚成;左晶晶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3期
聚焦儿童早期数学模式能力的发展——国际儿童模式能力评估与干预研究述评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3期
英国学校业务管理职业:现状与挑战 李霞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5期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标准的国际特点与启示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5期
法国中小学教师准入政策特点与启示——以教师资格考试政策为例 张玉环;吴立宝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6期
近十年美国职前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模式评析 马笑岩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6期
近十年(2009-2018)国际地理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与启示 张鹏韬;王民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6期
创造-创新-创作:荷兰创客教育的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 王志强;陈倩倩;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7期
芬兰中学生涯指导:内涵、特征及启示 张蔚然;石伟平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7期
连通学校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桥梁——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及启示 任平;贺阳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8期
世界银行SABER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测评探析——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8期
数字时代背景下联合国儿基会推进弱势儿童教育的实践——以“连接我的学校” 方蓉;孔令帅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9期
英格兰独立学校办学体制研究——基于英格兰《教育(独立学校标准)条例》的分 杨燕;程晋宽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9期
入学准备评估工具:科学入学准备的重要“抓手”——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经验 及吴航;阳霞 《外国中小学教育》第9期
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文化传承与发展 周兴国;方芳 《教师教育研究》第1期
教师如何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程序公平的视角 殷玉新 《教师教育研究》第1期
论三种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身份建构路径 朱梦华 《教师教育研究》第1期
教师教育变革40年:历程、经验与挑战 周彬 《教师教育研究》第2期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内容与路径——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 荀渊 《教师教育研究》第2期
中小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工作重塑与主观职业成功的关系 赵小云;李福华 《教师教育研究》第2期
论教师的五大“主义” 李芒;乔侨 《教师教育研究》第3期
古典教师角色的现代性异化及复归——基于汉娜·阿伦特的哲学视角 陈亚凌 《教师教育研究》第3期
论教师的善性伦理及其实现 赵虹元 《教师教育研究》第3期
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与治理逻辑 郑红苹;李森 《教师教育研究》第4期
论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内涵、特征与路径 王军 《教师教育研究》第4期
论教师的预付权威 邵成智;扈中平 《教师教育研究》第4期
教育变革中教师自我认同的制度困境及其重建 蔡辰梅 《教师教育研究》第4期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的现状及成因研究——基于我国13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敏 《教师教育研究》第5期
何以为师?——《师说》中的“师道不传”的问题辨析 屈博 《教师教育研究》第5期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范勇;钱晓敏 《教师教育研究》第5期
大规模学校治理机制研究 周彬 《教育发展研究》第2期
如何提升学校质量——基于25位中小学校长的混合研究 王晶莹;张梦阳 《教育发展研究》第2期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基于福禄倍尔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分析 陶志琼;张倩 《教育发展研究》第2期
矛盾驱动的教师专业学习:基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案例 魏戈 《教育发展研究》第4期
教师的社会学知识:公平视域下教师知识的转向及其实践路径 崔宇;石艳 《教育发展研究》第4期
融于学科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来自荷兰的经验 张琳; 《教育发展研究》第4期
从严惩到调解:校园欺凌干预取向的演变及趋势 顾彬彬 《教育发展研究》第4期
校园欺凌治理的难点与对策——基于教师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 吴会会 《教育发展研究》第4期
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网络时代教材研究的课题与展望 钟启泉 《教育发展研究》第6期
A-STEM:跨学科融合教育价值重构 陈忞;陈珍国 《教育发展研究》第6期
基于证据的教育决策:理念、标准与潜在风险 孙元涛;高雅 《教育发展研究》第6期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陈向明 《教育发展研究》第8期
从“局外人”到“局内人”:中小学教师参与“U-S”合作的角色困境及其转变— 鲍传友;李鑫 《教育发展研究》第8期
知识-权力视域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关系的构建 齐学红 《教育发展研究》第8期
学校教育中的关键现象分析 刘庆昌 《教育发展研究》第10期
主体间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责任 郝文武 《教育发展研究》第10期
学校变革背景下年级组“组织惰性”及其改进策略 季洪旭 《教育发展研究》第10期
论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及其条件 郭元祥;舒丹 《教育发展研究》第10期
以社会实践承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使命——以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劳动教育 易臻真;王洋 《教育发展研究》第10期
论教师的教学能力之知 邵成智 《上海教育科研》第2期
空间生产与教室空间变革 程波;王海平 《上海教育科研》第2期
新媒体环境下学习者情绪对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 徐海霞;黎明 《上海教育科研》第2期
中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婷;黄亮 《上海教育科研》第3期
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与前景 赵光敏 《上海教育科研》第3期
课堂情境中自主学习过程的扎根研究 刘祎莹 《上海教育科研》第3期
情绪管理视野下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陈江辉;张烨 《上海教育科研》第3期
教科书使用:国际经验及启示 刘正伟 《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
教学-课程理论一元化说 陈桂生 《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
过度养育的危害 龙妮婷 《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
新中国小学科学课程自然观的历史变迁及其路径依赖——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易娜伊;郭桂周 《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
建国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变迁 曹茂甲 《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
教育风险:整体安全视域下的教育研究新视角 倪娟 《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
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公益性政策的挑战与反思——基于校外教育实践者访谈的分析; 王海平;程波 《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
向教学生活要德育 高德胜 《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不浪漫时代的浪漫与天真——德育可能的“生活”与“理性”理论 毕世响 《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我国中小学德育教科书百年历史演进及价值嬗变 陶芳铭 《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姜丛雯 《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上海推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思考 汤林春 《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鸡血”和“佛系”的启示 陈汶鑫 《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以文化人: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浸润式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陈兴冶 《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长大后你会成为谁——万名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期许的调查研究 周明;殷亭匀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学科课程群建设:课程品质提升的一种路径 路光远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财商启蒙”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黄娇艳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服务学习”模式在我国中学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及深化建议 张萍;胡梦娜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两岸教材中《师说》的教学定位比较 戎仁堂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语文联结性学习:在寻找联系中建立体系 顾燕萍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数学伙伴学习:内涵、价值与实践 陈馨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抵达深度学习的语文体验教学策略 夏静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新时代 “嘉”合作 上海市初中家庭教育指导研讨会顺利举行 《上海教育科研》第9期
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于漪 《上海教育科研》第9期
教师“仁爱”与“正义”美德的冲突与消解 熊甸双;严从根 《上海教育科研》第9期
差等与平等:论教育实践中爱的两重性——以教师课堂提问为例 季轩民 《上海教育科研》第9期
我国教师语言磨蚀研究述评 张嘉欣 《上海教育科研》第9期
新课改以来中外电影作品中教师形象的比较分析 齐方萍 《上海教育科研》第9期
指向深度学习的科学教学范式创新研究 陈锋 《上海教育科研》第10期
问题化学习引领的区域课堂变革探索 郑道春 《上海教育科研》第10期
构建“情理共生”课堂形态的探索 丁斌 《上海教育科研》第10期
让思想在讲台上闪光“ 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全记录 计琳 《上海教育》第1期
育人的一代师表,教改的一面旗帜“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侧记 陈之腾 《上海教育》第1期
于漪:愿做一块教育的铺路石( 《上海教育》第1期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于漪教育思想管窥 张汝伦 《上海教育》第1期
于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典范 方智范 《上海教育》第1期
不同年代学生谈恩师 于漪老师怎样为学生奠基,奠基了什么? 赵玉成 《上海教育》第1期
“学生是教育第一立场”的教育本质观 郭景扬 《上海教育》第1期
于漪教育使命的当代启示 程红兵 《上海教育》第1期
为民族的未来奠基 袁振国 《上海教育》第1期
如何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罗阳佳 《上海教育》第1期
如何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罗阳佳 《上海教育》第1期
于漪对语文教师的引领与示范 郑桂华 《上海教育》第1期
学习于漪老师的一辈子“教”与“学” 陆继椿 《上海教育》第1期
技术改变学习,教育如何应对 陈之腾 《上海教育》第3期
卢湾一中心:坚持15年“中国人过中国节” 徐倩 《上海教育》第3期
石化工业学校:五位一体做强职业教育 徐晶晶 《上海教育》第3期
开放办学,共建职教发展命运共同体 高炬 《上海教育》第3期
融合课程,重在意识建构 苏军 《上海教育》第3期
让“减负”发挥作用,要放大三种声音 杨江丁 《上海教育》第3期
“研究性学习”新透视 陈之腾 《上海教育》第7期
拓展学习方式,培育创新素养 上海助力研究性学习,聚焦学生新发展 陈之腾 《上海教育》第7期
“学习风格”存在吗? 廖星铭 《上海教育》第8期
延迟满足能力是预测成功的水晶球吗? 彭璇 《上海教育》第8期
成长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真的有效吗? 杨迪 《上海教育》第8期
犯错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刘海洋 《上海教育》第8期
学生行为比考试成绩更能预测成功 陈筱 《上海教育》第8期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上海教育》第10期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用新时代中国 《上海教育》第10期
高国希: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家 赵玉成 《上海教育》第10期
核心素养的特征 常生龙 《上海教育》第12期
让真实的“研究”发生 郑朝晖 《上海教育》第12期
走向“学生中心”的语文教育 张强 《上海教育》第12期
长大,不是为了成为你 徐昕欣 《上海教育》第12期
数字化教学在英语课堂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高赟 《上海教育》第12期
作业之变 上海作业改革十年之探 《上海教育》第13期
作业变革,撬动教育质量的重要支点 罗阳佳;薛婷彦 《上海教育》第13期
突破作业难题,开发作业富矿 尹后庆 《上海教育》第13期
单元作业设计:价值、特征与基本要求 王月芬 《上海教育》第13期
静教院附校:作业系统变革下的育人探索 潘晨聪;薛婷彦 《上海教育》第13期
宁本涛:新时代,劳动教育再认识 赵玉成 《上海教育》第16期
教育,如何探寻学生情感世界的奥秘 徐晶晶;薛婷彦 《上海教育》第16期
初中生情感教育:培养自主、自尊和自信 徐晶晶;薛婷彦 《上海教育》第16期
“红课”铸师魂 黄浦区师德师风涵养模式创新之探 罗阳佳 《上海教育》第18期
师德建设不能单“科”独建 李峻 《上海教育》第18期
育人先育己,红心润师心 顾博凯 《上海教育》第18期
在行走的课堂中滋养师德 胡骏 《上海教育》第18期
在行走中学思践悟 王珏 《上海教育》第18期
多管齐下,提升师德修炼的有效性 徐进 《上海教育》第18期
奏响初中“强”音 赵玉成 《上海教育》第18期
重新定位再出发 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一年回顾与展望 李金钊 《上海教育》第18期
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AI赋能,教育先行 计琳 《上海教育》第25期
AI时代的上海教育初探 陈之腾 《上海教育》第25期
未来教师的一天 计琳 《上海教育》第25期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教育剪影” 计琳 《上海教育》第25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陆靖:面向2035,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计琳 《上海教育》第25期
教育装备新体验 徐倩 《上海教育》第30期
技术革新为未来教育带来无限可能 徐倩 《上海教育》第30期
中外教育大咖谈:装备与教育的融合策略 徐倩 《上海教育》第30期
教师家教指导力建设正当时 罗阳佳 《上海教育》第30期
系好家校沟通“纽带扣”的教师新智慧 罗阳佳 《上海教育》第30期
教师家教指导力建设导论 张竹林 《上海教育》第30期
给教师插上智慧的翅膀 靳建颖 《上海教育》第30期
用好教程 积极实践 提升教师家教指导能力 沈淑群 《上海教育》第30期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张志勇 《人民教育》第1期
从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李迅 《人民教育》第1期
“教师教育惩戒权”应以教学专长为本 赵萍 《人民教育》第1期
“减负”,呼唤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本刊评论员 《人民教育》第2期
教育,就是建立一种“关怀”的关系 芦杨 《人民教育》第2期
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希望 谢兴梅 《人民教育》第2期
理想信念铸就新时代教师之魂 张飞斌 《人民教育》第2期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李帆;冀晓萍 《人民教育》第6期
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李帆;冀晓萍 《人民教育》第6期
教育评价改革的“破”与“立” 施久铭;邢星 《人民教育》第6期
好孩子不一定能“夸”出来 任纪远 《人民教育》第7期
教育的中心是“人” 费岭峰 《人民教育》第7期
面对新时代,校长要让师生在变化中充满期待 吴健 《人民教育》第7期
“减负”,让教育更美好 曹玉双 《人民教育》第7期
做负责任的家长:家庭教育如何应对网瘾 刘长海;孙婧 《人民教育》第8期
究竟该不该让孩子玩游戏? 蒋宇;尚俊杰 《人民教育》第8期
雷锋精神永留传 李伦娥;赖斯捷 《人民教育》第8期
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在体验与磨砺中培养奋斗精神 夏青峰 《人民教育》第8期
先做一个孩子,再去做老师 温尔虹 《人民教育》第9期
教育现代化需要怎样的教师 李文送 《人民教育》第9期
建设理想学校从三个“转向”开始 丁元春 《人民教育》第9期
感恩教育重在思源和唤醒 刘红娟 《人民教育》第9期
思想政治课要讲真善美 高保卫 《人民教育》第10期
未来教育观照下的学习与认知:来自人工智能与神经教育学的启示 师保国;王晴; 《人民教育》第10期
教育现代化之“必答题” 本刊编辑部 《人民教育》第11期
思政课要能触动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冀晓萍;赖配根 《人民教育》第11期
明确优质教育方向 打造更优秀的教师队 伍程路;施久铭 《人民教育》第11期
谋划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格局 李帆;刘群 《人民教育》第11期
给学生能照亮心灵的教育 张思明 《人民教育》第11期
“温室”里养不出孩子的责任感 吴友智 《人民教育》第12期
志存高远 砥砺奋进 王晓颖 《人民教育》第12期
培养“大志”应从“小事”做起 谢兴梅 《人民教育》第12期
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成尚荣 《人民教育》第17期
一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专家 孙海忠 《人民教育》第17期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 冯建军 《人民教育》第18期
教育惩戒权一直就在教师的手中 吴宾 《人民教育》第18期
“三力”聚合,让学校办学充满活力 杨永厚 《人民教育》第18期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