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周四中午“我们朗读吧”电视台节目中,七四中队的高彦君老师带领着两位少先队员一起为大家朗读了《习近平讲党史故事》一书中的杨善洲的故事。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住深山,拼了老命办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杨善洲的家在旧社会是一个“三无家庭”:无土地、无房屋,甚至无族别,只能寄住在一个姓刘的大地主的一片山地上。1950年施甸县解放后,杨善洲作为民兵被招进区政府。他说:“我杨善洲入党、参加工作,都是在还‘债’——还共产党给我们全家的恩情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理解不了:一个农民没有土地,等于一个人手中没有饭碗,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啊。现在我家里、我手中都有了一个吃饭的饭碗——这碗饭是谁给的?是共产党给的呀!我不报恩谁报恩?”理解了杨善洲的“初心”,就不难理解他的用权做事——他从未把权力当成自己的,一直秉承着共产党的干部不能糊弄群众的坚定信念。
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休下来后,卷起铺盖来到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荒山变成了绿洲,彰显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展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始终保绿意盎然的旺盛生命力,保持潜心做事的人生定力,保持质朴厚重的人民情怀,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杨善洲的事迹和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吸取了诸多西方国家的教训之后,我们必须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通过视频,带领学生了解了我国近十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了解了上海“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新成果,苏州河从原本的黑臭水沟重新变成水清岸洁的景象。